公司實質受益人(董事、監察人、經理人及大股東)之資訊申報制度,即將實施,公司及負責人應及早因應以免受罰。 《姜震律師事務所》

政府為建置洗錢防制體制,增加公司透明度,公司法就此新增定第22條之1有關「公司實質受益人」(董事、監察人、經理人及大股東)申報制度,並於2018年8月1日經總統令公布。

為落實資訊申報及考量影響全國公司家數眾多,經濟部已於2018年8月31日公告「公司法第二十二條之一資料申報及管理辦法(草案)」,茲就本次公司法有關公司內部人申報之最新規定,整理說明如下,供公司及企業經營負責人參考,以提早因應而免受罰。

一、應申報之公司:

        除「國營事業、公開發行股票之股份有限公司及經公告豁免之公司」外,所有公司均應申報。

二、申報種類及時間點:

  (一)年度申報:每年1月1日-1月31日(申報前一年度之資料)。

  (二)變更申報:資料變動後15日內。

三、申報內容:

  (一)公司內部人:

          1.董事

          2.監察人

          3.經理人

          4.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或資本總額超過百分之十之股東

 (二)應申報之資料:

          1.姓名或名稱。

          2.國籍。

          3.出生年月日或設立登記之。

          4.身分證明文件號碼或統一編號。

          5.持股數或出資額。

          6.其他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事項。

 (三)監察人:在有限公司指「指不執行業務之股東」。

 (四)經理人:指依公司法辦妥公司登記之經理人。

四、申報方式:

  (一)應以「電子方式」申報。

  (二)得委託「代理人」申報。

五、處罰規定:

  (一)未依法申報或申報資料不實,經屆期未改正者,處代表公司之董事新臺幣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。

(二)經再限期通知改正仍未改正,按次處新臺幣5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,至改正為止。

(三)情節重大者,得廢止公司登記。

六、申報揭露範圍:

        依公司法第22條之1及上開經濟部草案所規定,依法應該申報揭露之內部人僅限於 「董事、監察人、經理人」及「第一層直接持股10%以上之大股東」,至於第二層、第二層以後之實質受益人並非申報之對象,此點應予注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姜震律師事務所》

2018-09-29T13:00:33+00:00 2018-09-29|時事專欄|